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今年以来,制造业PMI呈现一定波动。3月份制造业PMI为50.5%,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随后出现转折,4月份下滑1.5个百分点至49%,回落至收缩区间。
为何4月份PMI会出现明显下滑?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火星策略,季节性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
“通常,3月季末是资金发放落实情况较好的时间,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都在这个时间段下达,随着资金集中到位,4月份就会出现自然回落的情况。”马泓同时指出,4月份中美关税争端热度上升,可能对行业信心产生暂时性影响,也表现为PMI的下滑。
进入5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5%,并将上扬势头延续至6月,达到49.7%,比上月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虽然尚未回归扩张区间,但显示出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具体看6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和50.2%,比上月上升0.3和0.4个百分点,说明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
在产需回升的带动下,企业采购意愿增强,6月份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采购量增加带动原材料价格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和46.2%,均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特别是受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影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价格指数明显回升。
装备制造业态势较好,产需两端均较为活跃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领跑”全部制造业。6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4%、50.9%,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其中,装备制造业PMI在4月大幅下降2.4个百分点至49.6%以后持续回升,5月、6月分别为51.2%、51.4%,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从效益看,1-5月份,规模以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56%。此外,高技术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延续较好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和8.6%,较4月回落0.8和1.4个百分点。
对此,马泓认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高基数所致火星策略,但二者代表我国产业升级方向,政策支持态度依旧较为明确。1-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对工业生产贡献率达到54.3%,说明装备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N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